|
爲什麽並條機不下條子、堵喇叭口,處理方法是什麽並條機不下條子的原因很多,是一個經常困擾前紡的難題。尤其是在溫、濕度高,纖維長度差異大,牽伸不良,設備陳舊且維護保養不當等情況下,堵喇叭口、堵集束器、堵圈條盤等不下條子的現象更多、更頻繁,直接影響生産進度和産成品質量。本文以FA302、FA306、FA306A、JWF1310爲例,就並條機不下條子的成因及處理方法具體分析探討。 一、 喇叭口过大 喇叭口過大是最常見的問題。並條機喇叭口屬于消耗件,用于末道的喇叭口視磨損程度一般不得超過半年。否則,不僅影響半制品質量,還會影響生産的正常進行。 究竟是喇叭口口徑大有利于下條,還是喇叭口小有利于下條?一定有人認爲喇叭口口徑越大、越通暢,條子越容易通過喇叭口。這種觀點初看似乎合理,其實是一種誤解。 我們知道,條子之所以能夠通過直徑細小的喇叭口的原動力,來自于前、後壓輥對條子的握持能力與壓輥轉動二者形成的牽伸力。當轉速一定時,握持力越大則牽伸力越大。 前、後壓輥位于喇叭口之後,條子通過前、後壓輥時,被前、後壓輥握持擠壓成爲扁平的片狀。在定量一定的前提下,喇叭口越大,則前、後壓輥握持的條子的面積越大,條子就越扁、越薄,兩個壓輥對條子的握持力就會越小。 相反,喇叭口越小,則前、後壓輥握持的條子的面積越小,條子就越厚,前、後壓輥的握持力就越大,牽伸力也就越大。這也是喇叭口諸多功能中的一個重要功能。 喇叭口大小的选择,由萨克洛威(saco-Loweee)计算公式计算得出。日常生产中我们不可能每每通过繁杂公式计算,可牢记一个基本计算结果作为经验基准,如:当纯棉定量19克/5米,经过萨克洛威计算的结果应选用喇叭口直径为3.2 mm(沈阳并条的喇叭口出口设计的太薄弱,又是铸铁材料非常不耐用,特别强调这个参数指的是新品)。在此基础上,每增加或减少2克/5米,可相应增加或减少喇叭口一号数。但在纺化纤品种时(特别是涤),由于化纤滑溜系数大,不易握持,不仅要更换专用的纺化纤前压辊加压弹簧,同时喇叭口应比纺制同等定量棉的小一号。 巡訪中多見一些小廠,爲了趕生産進度、順利下條,不去考慮完善牽伸工藝,反而采取犧牲質量放大喇叭口,放過部分“小老鼠”的做法。還有的夜班擋車工不負責任,故意人爲加大喇叭口現象。殊不知,隨著喇叭口加大或磨損到一定程度,前、後壓輥握持力也會逐步下降,反而使得正常的條子也不能下了,如此循環往複成爲“疑難症”。 因此,解決“棉老鼠”堵喇叭口,一定要從嚴格管理和完善牽伸工藝入手,正確合理選用喇叭口,少用或不用滑石粉。
二、工藝不當,牽伸不良 因为工艺设计不当,造成牵伸不良或者工艺设置处于临界状态,虽然正常的喂入能够牵伸,可是一旦喂入出现交叉、重叠等意外情况,虽然喂入定量并没有改变,但也会出现 “棉老鼠”堵住喇叭口。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工艺设计欠佳,另一方面说明喇叭口实现了“抓住”“棉老鼠”的功能,只要加强管理,继续修正完善工艺就可以逐步解决。 壓力棒調節環使用不當,也是出現“棉老鼠”堵住喇叭口的另一個常見原因。壓力棒調節環使用(見附件2)。日常生産中,我們也是只要記住一個計算結果(棉)19克/5米,選用¢14mm(藍色)調節環,此時,壓力棒下母線與一羅拉上母線(前鉗口)處在同一水平面,在此基礎上每增加或者減少2克/5米,相應增加或減小一號,壓力棒位置隨之上下移動。 常見有些企業爲了提高條幹值,往往盡量降低壓力棒高度,使用比正常標定小的壓力環。這樣做雖然並條條幹指標略好了一點,“棉老鼠”出現的幾率有所降低,但會使細紗毛羽增高、強力下降和細紗出現長細節。換句話說,用降低壓力棒位置的辦法降“老鼠”提條幹,並非良策。 三、前壓輥加壓彈簧疲勞 前壓輥加壓彈簧一旦疲勞,就不能保證前壓輥時刻處于與後壓輥緊壓狀態,前、後壓輥對棉條的握持力、牽伸力就會出現間歇性不足,造成堵喇叭口、集束器。爲確保使用性能和延長前壓輥加壓彈簧的使用壽命,建議在停車對牽伸皮輥解壓的同時,也對前壓輥解壓,形成一個規定。 前壓輥加壓彈簧是消耗件,保質期5年,只要到期,不管目視狀態如何,都要及時更換。常見問題是彈簧已經疲勞了,不但不更換,反而在前壓輥加壓芯軸頂端與前壓輥之間塞進花團加壓。這樣雖然可以臨時解決問題,但相當于加長了加壓芯軸長度,不但加壓不可靠,也易使鎖緊環變形損壞。臨時的正確解決辦法,是在芯軸上加彈簧墊圈,用彈簧墊圈來彌補彈簧疲勞的預緊壓力不足。 目前標配的前壓輥加壓彈簧是FA302--0731A,原設計有一個供紡化纖的彈簧,後來無端被取消了。爲解決紡化纖壓力不足問題,2004年增加了專紡化纖的FA302--0734彈簧。 前壓輥加壓鎖緊環變形或未鎖緊,同樣相當于增加了加壓芯軸長度,加壓力隨之減弱,也應該隨時修複或更換。
四、前壓輥加壓芯軸與彈簧幹涉 由于前壓輥加壓狀態不良造成堵集束器、喇叭口的問題最多、最普遍,許多紡紗廠家各種並條機型都頻繁反複出現這種問題。巡訪中發現主要是前壓輥加壓芯軸與加壓彈簧之間鏽蝕、磨損,芯軸彎曲、變形等,逐步形成相互之間嚴重幹涉,造成加壓壓力間歇性不足甚至失壓,成爲經常堵喇叭口、集束器和圈條盤的主要原因。 我們知道,前壓輥加壓裝置原理簡單,結構也不複雜,操作也很方便,爲什麽這個地方問題這麽集中突出?巡訪中發現:前壓輥加壓芯軸與加壓彈簧大都處于長年的幹磨、鏽蝕狀態。輕者,是使用時間較短的,加壓芯軸出現道道橫溝,運轉不靈。重者,是使用時間較長的,芯軸被彈簧長年累月地“磨瘦”後,強度降低、彎曲變形,加壓芯軸與加壓彈簧相互幹涉嚴重,甚至失壓。 究其原因:首先是並條機制造廠家在生産裝配車間,就應該在加壓芯軸與彈簧之間塗油(黃、白、黑油均可)。其次,應該在紡紗廠安裝調試時塗油。再次,紡紗廠的保全也應該在日常維護保養中塗油。遺憾的是這幾個環節都被忽略掉了,這裏也就成了堵喇叭口堵圈條盤等故障的最大根源和隱患。
五、其他原因造成的堵喇叭口,集束器,圈條盤,不下條子 1、導條架上的導棉環、分條器、導條羅拉挂花成爲積花後,沒有得到及時清理,被帶入牽伸區,成爲“棉老鼠”堵喇叭口。(無規律) 2、喂入的棉條重疊、交叉或分條器、限位塊、過棉通道等處挂花嚴重以及棉條接頭過大、過死等原因未牽伸開,“棉老鼠”堵喇叭口。(無規律) 3、三羅拉滑絲、脫扣,三羅拉齒形帶等傳動系統齒形帶未張緊、齒形帶積花、耙齒,較輕時出現“棉老鼠”堵喇叭口(雙眼、有規律),嚴重時甚至雙眼同時斷網。 4、棉網開檔過寬,大于集束器開口寬度,造成堵集束器。同理,若集束器未與牽伸區對正而向兩端任何一方偏離,也會造成堵集束器。(無規律) 5、壓力棒加壓芯軸與皮棍加壓芯軸“幹涉”(相聯),造成壓力棒未壓牢,形成無規律“棉老鼠”堵喇叭口。因此,要制度性對此處經常檢查。 6、皮輥加壓芯軸未對正皮輥布施母線,造成牽伸不良甚至斷網,出“棉老鼠”堵喇叭口,這種情況往往出現在換品種、改工藝之後。(無規律) 7、溫、濕度過大,靜電大,含蠟、油脂過高,皮輥表面處理不當,皮輥刮傷,皮輥壓入鐵削,皮輥變形,上清潔不良,羅拉粘花,廠房滴漏等原因導致皮輥帶花嚴重,“棉老鼠”堵喇叭口。(無規律) 毛紡中還發現在同一車間、紡同一品種、使用同一工藝的情況下,靠近門口的機台因爲濕度流失較大,出現纏皮輥(濕度不夠靜電大)或“棉老鼠”堵喇叭口。 8、因加壓搖架變形(漲肚),加壓輕的一端未牽伸開,“棉老鼠”堵喇叭口。(無規律) 解決方法:可將搖架複形後,在四皮輥加壓芯軸後面下端(不要影響打隔距)根據搖架內口尺寸加一襯鐵,在搖架外統一鑽孔,再用螺栓將其與搖架禁锢成一體即可。 9、加壓彈簧疲勞、彎曲、鏽蝕、幹涉,造成加壓不平衡,“棉老鼠”堵喇叭口。(無規律)加壓彈簧爲消耗件,使用壽命5年。5年以後無論目視狀態如何,應全部更換。 建議換成正規廠家生産FA302壓力28公斤的。迄今爲止,並條發生牽伸不良的根本原因,大都是工藝設計的隔距與牽伸倍數匹配問題,不是彈簧壓力不夠大的問題,傳統牽伸理念的緊隔距,重加壓值得商榷。 10、皮輥加壓芯軸變形、彎曲,皮輥芯軸彎曲變形,皮輥直徑小于規定,羅拉彎曲,加壓鈎挂錯位,加壓鈎傾斜等造成加壓不穩定,“棉老鼠”堵喇叭口。(無規律)建議凡是皮輥加壓芯軸變形、彎曲的,不要修複、一律更換。 11、壓力棒變形,壓力棒兩端加壓不平衡或未壓牢,甚至兩端使用的調節環直徑不同,使得牽伸不良造成“棉老鼠”堵喇叭口。(無規律) 壓力棒是特殊材料制造,凡是變形不可修複,必須更換。壓力棒工作面與調節環定位孔的幾何尺寸,是在標准模具上一次加工成型,技術要求非常嚴格,完全確保。而定位孔與壓力棒肩部(加壓點)的距離尺寸無技術要求,也無關緊要,這一點不要誤會。 12、上清潔回轉絨布帶後下方的“U型”鐵擋板,本來是用來接擋絨帶上可能掉下的花衣的。但稍有變形就會形成一個“上傾角”,變成清理絨帶花衣的“鏟子”,把回轉絨帶從皮輥上已經清下來的花衣“鏟”下落入棉網,成爲“棉老鼠”,堵喇叭口。 13、前、後壓輥彎曲,滑脫,水平度超差,軸承損壞,壓輥工作面磨損嚴重(溝槽)等,使壓輥握持力降低,造成不下條子。 處理方法:可將已經磨損的壓輥工作面車削掉10-20mm,再車削一個相應尺寸45號鋼套裝上即可,不必全買新的, 14、圈條盤斜管上口有油汙,“小帽子”防鏽油被甩出來沾花,斜管裏有毛刺或內部棉蠟、油漬等原因不光潔,喇叭口過大使條子過于蓬松,上、下圈條比不正確,前、後壓輥過緊(應>0.05mm),下圈條齒形帶未漲緊、丟轉打滑等造成堵圈條盤彎管。 總之,並條機不下條子不僅涉及設備狀態,而且關系到工藝設計,以及管理水平、操作習慣等等方面,是這些年來發生最多,處理最多的問題。現在,把它們羅列出來加以小結,目的是供專家們指導斧正,供同仁們參考借鑒,也供新人們學習交流。
|